【学生专栏】青奥小记者|永不止步的志愿精神

发布者:李金宝发布时间:2022-03-27浏览次数:10

2014年南京青奥会开幕前期,南京日报社和南京市青少年宫倡导成立了青奥小观察员俱乐部,凡获得由南京日报社颁发的“青奥小观察员”工作证的小观察员即自动成为青奥小记者。

领取采访证,接受安检,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小记者们分别参观了奥体网球中心的青奥主媒体中心和青奥村。置身于此,遥望“青奥双子塔”,远眺步行桥“南京眼”,他们眼里盛满了好奇与兴奋。

 “青奥会期间,将有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3700多名记者来到南京,见证、报道这一盛会。主媒体中心就是为这些记者的工作提供便利的地方,分为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文化展示区的向导如是说。

20148月的南京热情洋溢,全世界的优秀青年运动员聚会金陵,参加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南京青奥会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次,高规格的国际体育赛事。经过四年精心筹备,各方力量积极配合,共担责任,两万名赛会志愿者,和一百多万城市志愿者辛勤耕耘,13天的南京青奥会绽放出青春的美丽花朵。

小记者们再次抬起手擦拭了好几遍身前的采访证,怀揣着难以言喻的紧张与激动,与同行的志愿者轻轻走过五百平米的央视“前方转播中心”调试现场,生怕惊扰了一个个忙碌的身影。

抬眼窗外,河水静谧地流淌,岸边挂着高高低低的红灯笼,他们细细回想,自己第一次接触青奥,还是在2011年。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证


欢迎你们加入南京青奥小观察员的队伍,这是你们的工作证。”接过眼前这份沉甸甸的惊喜,拇指摩挲了好几遍,小记者们才真切地感受到青奥原来离自己这样近。

2011年,南京日报社和南京市青少年宫倡导成立了青奥小记者俱乐部,并联合进行组织管理。俱乐部通过网上课堂、专题讲座、采访实践、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小记者们的新闻采访、新闻摄影与写作等方面综合能力,引导小记者们深入生活、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获得由南京日报颁发的“青奥小观察员”工作证的每一位小观察员都会自动成为青奥小记者,并享有青奥小记者所有权益,并可额外获得相应的经验值奖励,经验值是青奥小记者成长升级和参与重要活动的一个关键依据。

随后的8月,南京工美协会与南京日报社联合主办了“传统手工艺夏令营”。在为期3天的夏令营活动中,百余名南京日报小记者尽情体验了各种民间手工技艺。协会热情邀请了省级非遗传承人、金陵灯彩艺人曹真荣,市级非遗传承人、泥人艺术家何斌,工艺美术师陈励,市级非遗传承人、金陵剪纸世家传人张钧,民间糖画艺术家周学良,用灯彩、泥塑、瓷盘画、糖塑、剪纸等不同传统手法,带领小记者们围绕“青奥”主题,创作出造型各异的吉祥物—砳砳,助威青奥,为青奥加油。

比想象中的还要有意思,原来接触青奥的方式可以有这么多种!”活动结束后,小记者们就开始热火朝天地讨论了起来。


与青奥志愿者零距离


青奥会对南京来说,是一次举办大型国际赛事的检阅,同时也是城市现代服务功能的全面提升。办好一场高质量的国际赛事,面临大量服务性工作,为了给各国运动员在宁期间,提供赛场内外优质的服务,南京青奥会招募了两万名志愿者。

我志愿成为南京青奥会志愿者,志愿服务南京青奥会,共享青春盛会,共筑美好未来。”

青奥赛场上,两万名志愿者平均年龄不到21岁,他们用青春的激情,真诚的奉献,成为美丽的“中国名片”。

承担沙滩排球体育展示的志愿者,是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学生,他们努力将所学专业,与沙滩排球体育展示结合起来。从暑假开始就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投入了紧张的练习。

第一个环节一定是放片头,然后走“欢迎词”。”“好的。”“所有环节必须统一。”“视频准备好了吗?”

直到休息时间,其中一位志愿者才得空接受了小记者们的采访。

我们需要做的任务就是,把这2075首音乐全部都听一遍,然后从里面挑选出来,我们认为沙排合适的音乐。”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学生王韶宇说道。

音乐是营造沙滩排球比赛现场气氛的关键元素。每个球落地,都要有相应情绪的音乐响起,直到裁判示意运动员发球时,音乐才停下。

一般清晨六点,志愿者们就会早早地来到青奥体育公园沙滩排球场地,进行测试赛。8点开赛,7点播报赛会信息,他们需要提前一小时到岗准备。在沙滩排球11天的赛程中,他们每天要从早上工作到晚上10点,为了确保每场比赛顺利进行,南京青奥组委会,赛前组织多次测试赛,模拟正式比赛情景,让各赛场团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方案。志愿者们都很珍惜这种练习机会,力求将每一个细节做到位。

分享青春,共筑未来”。这些志愿者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放飞青春梦,共圆中国梦,交流友谊的世界梦。


美好的旅程


门头的“落花如雨”景观、二楼平台的“明城墙”、云锦展区的大花楼织机,以及来自世界各国青少年的笑脸祝福墙、立体影像浮影屏、五彩雨花石……一系列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相融合的艺术景观,令小记者们眼前一亮。

在可同时容纳160多人的媒体工作间,小记者们发现,这里不仅提供了工作所需的办公桌椅、免费网络、公用电脑和储物柜,还有小点心。

记者采访归来,在这里写稿发稿,夜里加班饿了有点心,还可以感受‘夜泊秦淮’的美景,消除疲劳。”听了这番介绍,小记者们不禁感叹,“难怪叫‘记者之家’,这里有着代表家的温馨味道。”

活动临近结束,他们路过一个个文化小屋的时候不禁热议起来。

青奥会是一个平台,它让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结识了朋友,培养了自信,激发了热情。”一位小记者如此说道,闻言的同伴都用力点了点头。

南京凭借举办青奥会的势头,大力推广体育运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让成长中的青少年认知体育的力量,焕发青春的活力。参加南京青奥会,就像人生经历了一段美好的旅程,尽管每个人从中领略的风景不同,然而生命美妙。运动、快乐、幸福、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这段旅程的主题


南京青奥会现场图


志愿精神在传递


2014年南京青奥会,以青年群体为主力的大型活动志愿者所表现出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让各国客人纷纷为当代中国的良好精神文明风貌点赞,也让大众看到了志愿服务在青年人手中接棒前行的扎实脚印。

青奥会组委会志愿者部部长助理王鹏说,从某种意义上看,志愿者是服务者,也是一个个“窗口”。因为,志愿者是要直接面对每一位来宾、每一位观众的,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看上去很小,但影响却很大。大型赛会举办城市的保障工作和志愿服务不断完善,从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到场内和场外的服务等环节,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大量有效经验,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探索日渐成熟,志愿服务活动也越来越得到大众的关注和参与。

南京青奥会早已落下帷幕,但青奥会留下的志愿服务精神仍在延续。不少在青奥中成长的志愿者坚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成为学校志愿者的骨干力量。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志愿者在社区、养老院、医院等城市的各个角落奉献爱心。

201541日,南京儿童医院的肾病区,传来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南京农业大学的志愿者赵晓坤和小伙伴们正在陪孩子们画画、搭积木……他们每周三、六、日都有志愿者陪孩子们玩,有时还会专门设计一些主题活动。

青奥会期间,赵晓坤是体育场的一名观服志愿者。“虽然我们已经脱下了‘青柠装’,但志愿服务并没有结束。”赵晓坤说,青奥会留给小青柠的不仅是一段温馨的回忆,更是一种志愿精神的传承和延续。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的大学生陆彦方,青奥期间是一名安保志愿者。青奥结束后,她又在中国科举博物馆当上了讲解志愿者。陆彦方说,只要时间和精力允许,她想一直做志愿者。

在奥体社区,青奥会之后,城市志愿者们的服务也一直没断过。站长汤英霞说,志愿者们经常一起看望社区孤寡老人,国家公祭日期间,她又组织一群志愿者在交通路口执勤。

很多青奥志愿者表示,他们会一直坚持做志愿者,并且向大家传播志愿文化。

志愿者们所滴下的每一滴汗水、付出的努力并没有随着青奥会的闭幕就此结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正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让城市更加美丽,为社会增添更多的正能量。我们可以期待,通过大型活动的制度化实践探索,通过一代代青年的接力传承,志愿服务精神定会不断发扬光大。


文字: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