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栏】温柔外表下的活力宇宙——专访体育传媒系青年教师李冉冉

发布者:李金宝发布时间:2022-03-27浏览次数:10


创造性是老师这份职业最吸引我的地方,这使我感到一种投入感。”在被问及选择老师这份职业的原因时,李冉冉微笑着回答道。五年前,刚刚硕士毕业的她满怀着期待来到体院,从此开启了从教生活。

虽然从教时间不长,但她却早已成为了同学们心目中不可或缺的严师益友。她乐于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交流互动中与学生共同进步。在她温柔恬静的外表下隐藏着活力满满的“小宇宙”,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加油蓄力。


讲台上的快乐引路人



一只手撑着讲台,另一只手扶住侧腰是李冉冉怀孕期间的“标准”站姿,随着月份的渐增,长时间的站立会加重腿部的水肿,这样站着能使她缓解一些腰部的不适。

但李冉冉的脸上总是神采奕奕,很少流露出疲态,她仔细地聆听着台下学生的回答,不时点头表示赞同,对于有些疑问的点她会边听边默默记下,留到最后与大家一起讨论,对她而言这种思维碰撞的火花是抵消疲惫最好的良药。

对我来说,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激发了你们的兴趣,或者说激发了你们思考的时候。”李冉冉常常这么讲,她也是这样做的。

在课堂上,她会经常抛出了一些问题或者议题,留给学生讨论思考,很多同学也会在课下搜索资料,与她一起讨论自己的看法、认知与意见。每当这时李冉冉会特别开心,因为即使在没有学分的督促和绩点的要求下,学生纯粹凭着自己的兴趣以及对于知识的渴望,也可以驱动自己不断探索这种看起来很无意义的事情。

学习有时难免枯燥,她尝试用一种更轻松的方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比如在课堂上组织主题辩论赛。学生们根据辩题自主站队,主动推举出正方辩手与反方辩手,在赛前搜集资料,提前整理出论点论据,在比赛时互相争论、聆听与质疑,经常是下课铃早已响起,学生们还沉浸在讨论的氛围中不能自拔,围在李冉冉的身边,等待与老师一起理清疑惑。


李冉冉与学生

从传统媒体时代发展到现今的新媒体时代,新闻学专业的许多学科理论、学科体系,以及研究对象、研究环境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很多时候老师和学生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还会比学生落后一点。

这也为李冉冉带来了一些压力与挑战,除了平时自己要“疯狂补课”外,经常与学生就时事新闻展开讨论,也是她输出时新优质教学内容的基础。在备课时她最常做的就是修改ppt,把最近发生的热点事件加进入,把失效的网址链接移出去,“现在新媒体,总是一直在变,隔一段时间再看很多之前的内容都失效了。”李冉冉把其中一个H5的链接发到自己手机上,测试还能不能打开。


课堂外的陪伴倾听者



在辽宁大学读本科的时候,李冉冉曾与有很多同学结成兴趣小组,他们创办电子杂志,一起出游寻找素材,一起去拍片,一起讨论时事,撞击自己的思维。这段丰富有趣的求学经历,使她获益颇多,正因如此,她也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实践活动。

新闻学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结合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说只是会理论,而不会实践,可能也不是一个很好的新闻传播人才。”

她会在暑假中带领学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比如江苏省第二届小篮球联赛的媒体赛事服务活动,在此期间,她指导学生进行新媒体直播以及运营微信公众号,记录下了许多比赛的精彩瞬间。


李冉冉带队暑期实践


在李冉冉看来,老师不仅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于知识探索的渴望,这也是她一直不断追求的。所以她努力在课堂中营造沟通交流的融洽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以热诚真挚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冉冉老师是一个很温柔的人,而在专业上也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她平时对学生的事情操心比较多,学生们都很喜欢上她的课。”谈及对李冉冉的印象时,同事苏蔚平如是说。由于李冉冉在课堂上结识了很多学生,每当他们遇到一些困惑的问题,或是苦恼快乐的事情都愿意与她分享。

在教大学语文的时候,李冉冉曾与学生们分享过三句话,“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几年之后,有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找到她,对她表达了感谢。他说当时他对这些话感受很深,虽然现在正在经历一些很难过的事情,但想着这几句话就有了撑下去的勇气。作为教师她有时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陪伴与指导,用热爱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在成长道路上慰藉温暖他们,陪伴他们前行。

  作为71741班主任,李冉冉在毕业晚会上演唱歌曲《再见》,表达对同学们的殷切期盼与深深不舍。


在生活中李冉冉喜欢养花养草,看到一个生命破土生长,春夏秋冬循环往复,在这个过程中仿佛脱离了现代文明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使她感觉特别的愉悦和舒服。

对她而言,教育亦是如此,不仅要在理论、学术方面吸纳新知,更要创新适应当代大学生需要的、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拉近师生距离,与学生共同成长进步。


编辑|张铄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