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南京体育学院体育与人文学院团队建设及提升教学质量,体育教育系于4月26日线上举行了《本科生双导师制度的工作内容和方法探讨》研讨会,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副院长叶强出席、体育教育系全体教师参加,会议由系副主任朱乔主持。
本次研讨会讨论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朱乔主任主导进行议题介绍。她首先解读了学院政策的要求,接下来分享了自己对双导师制的经验和理解,指出导师们需要对学生通用技能有具体要求,包括体能和运动技能等,必须具备中小学六项、三大球等基本技术,按照基础教育优秀骨干体育教师标准去教导学生;第二阶段由刘红建主任主导进行交流讨论。霍军和杨翠美老师结合过去的工作经历分别分享了本科生双导师制的经验,提出双导师应有详细制度,并应算作实习学分,同时双导师制度应有项目实践,每学期导师监督管理学生们完成由学院统筹安排的固定项目和学习任务(如三字一话等等),此外导师应该积极与学生交流,布置任务,帮助学生提升自我。随后彭国强、侍崇艳、董鹏等老师针对现有的双导师制度分别进行了补充发言。
研讨结束,刘红建汇总全体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做出总结,认为:1、双导师制是专业落实学校学院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需要与上位政策协调一致并获得相应人财物的资源支持;2、进一步完善现有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在工作量认定与转化等方面构建更科学合理的标准和方式;3、双导师制度工作应规范化、常态化,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教学成效中的作用同步,有效融入现有教学管理体系,并与见习、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常规教学工作挂钩,形成稳定的导师与学生关系,服务学生长效发展;4、按照“整体性思维,一体化推进”原则,形成“本科指导-论文设计-实习指导”衔接,在导师的选配和外校实习老师的配合等方面群策群力,探索更具操作性和科学性的模式,形成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特色,有效支撑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最后,副院长叶强指出:本科生导师制不仅是师范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要求,更是一流本科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特色发展的重要支撑,能使教师学生双方受益。具体上看,一方面导师发挥优势,充分提供科研教学等机会,有利于稳固自身学科方向,另一方面学生主动作为,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有利于强化自身专业认知,特别是国家近日出台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等政策,尽管运行中在不同层面、不同环节等均存在一定问题和挑战,但学院上下齐心,积极响应号召,协同合作、共同努力,一定能摸索出一条南京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特色发展之路。
本次本科生双导师制度研讨会,既让专业教师交流了想法,深刻理解了本科生双导师制的作用、意义和价值,也启发了专业教师在教学改革等方面的观点与构想,促动了多渠道、多方式提升专业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意愿与行动。
会议现场
叶院长讲话
文件学习
文:刘佩宜、刘红建
图:刘佩宜、刘红建
审核: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