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举行了2023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预答辩评审会。报名参加本次预答辩的研究生有170余人,实际参加预答辩的有148人,包含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学、学科教学(体育)三个专业。邀请了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药科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晓庄学院等多所院校的同行专家、学者进行评审,本次共邀请校内外答辩评审专家54位,分18个答辩小组,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进行。
为了统一答辩要求,上午8点30,在正式答辩开始前,学院召开了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预答辩准备会。会上,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院长沈鹤军介绍了本次预答辩工作的整体组织情况,并从评审时间、评审质量、评审结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研究生部主任孙国友进一步强调了硕士论文预答辩的重要性,对论文选题、质量把控、论文规范作了进一步要求。上午9点整,预答辩线下评审会在灵谷寺校区教学实验楼正式开始。参与预答辩的各组学生分别从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创新性、研究设计、研究结果与发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各位答辩专家秉持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对每篇论文都进行了详细深刻的点评,针对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评审意见和建议,并要求学生按照学位论文要求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为确保后续论文修改的可行性和针对性,答辩过程中,各组答辩秘书及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记录。
本次预答辩还安排了四个线上答辩组,线上评审会从下午5点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每组答辩平均时长超过4个半小时。答辩结束后,学生们纷纷反馈说,评委们对答辩论文掌握的非常全面,提问的针对性和可行性都非常强,为论文质量的提升提供了精准地解决方案,在线答辩效果也不亚于现场答辩。
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全面反映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程度、对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对独立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运用程度。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高度重视本次论文预答辩工作,严格按照学校研究生毕业论文各项要求开展工作,精心组织、严格把关,整个答辩过程紧凑有序。这次预答辩评审会是对毕业论文整体质量的一次精准号脉,通过对论文质量的严格把关和全面指导,老师和学生进行了积极地双向反馈,确保了毕业论文后续改进提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学校、学院各级部门领导和老师的通力合作下,本次研究生预答辩工作顺利完成,为2023届研究生下一阶学位论文工作的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院长沈鹤军讲话
研究生部主任孙国友讲话
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预答辩评审会会议现场
预答辩现场(线下组)
预答辩现场(线上组)
图:郭卫玲、甘宇泉
文:郭卫玲、甘宇泉
审核:沈鹤军、康晓磊